第二章:案首惊雷许砚回到河阳村的茅屋,案首的喜悦还未散去,就被眼前的景象浇了一盆冷水。
书架上整齐排列的典籍,他竟一本都不认识。
《春秋正义》《尚书诠解》《礼经通考》……这些书名在他原本的世界里闻所未闻。
"完了,县试还能蒙混过关,府试可怎么办?
"许砚额头渗出冷汗。
他随手抽出一本《春秋正义》,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的注释让他头晕目眩。
"许大哥,我给你送饭来了。
"阿福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黍米饭和几样简单小菜。
许砚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多谢。
""陆先生说,让你吃完饭去私塾一趟。
"阿福放下碗筷,好奇地瞄了眼摊开的书卷,"许大哥中了案首还要这么用功啊?
"许砚苦笑:"学无止境。
"待阿福离开,许砚强迫自己静下心来,试着阅读《春秋正义》。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只要看过一遍,就像刻在脑子里一样清晰。
更神奇的是,原本不理解的含义,在反复琢磨后竟豁然开朗。
"这是...过目不忘?
"许砚震惊地发现,原主的身体残留着这种能力。
他如饥似渴地翻阅着一本本典籍,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吸水。
不知不觉,夕阳西斜,屋内光线渐暗。
许砚点亮油灯,惊讶地发现短短一天时间,他己经读完了三本厚达寸许的经学著作,而且能倒背如流。
"砚儿,这么晚了还在用功?
"陆明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许砚连忙起身开门。
陆明手持一盏灯笼,身后还跟着两个年轻人。
"先生,这两位是?
"陆明笑着介绍:"这位是张墨,县试第五名;这位是李岩,县试第八名。
他们久仰你的才名,特来拜访。
"张墨身材瘦高,面容清癯,拱手道:"久闻许兄县试文章引动文气共鸣,特来请教。
"李岩则矮胖敦实,笑眯眯地递上一包东西:"这是家父从府城带回的龙井,与许兄共品。
"许砚连忙还礼,将三人让进屋内。
油灯下,西人围坐论道,从《春秋》微言大义到《礼记》典章制度,许砚惊讶地发现自己竟能对答如流,甚至不时提出让陆明都眼前一亮的见解。
"许兄见解独到,张某佩服。
"张墨真诚地说。
"是啊,难怪能中案首。
"李岩咂着嘴,"不过听说白家那位很不高兴呢。
"许砚心头一跳:"白家?
"陆明神色突然严肃:"白子枫,县试第二名,白家嫡子。
白家世代把持本县文脉,这次被你压了一头,恐怕..."话音未落,门外传来一阵喧哗。
一个尖锐的声音喊道:"许砚何在?
我家公子有请!
"许砚推门而出,只见西五个家丁模样的人举着火把站在院中,为首的是一名穿着锦袍的中年男子。
"在下许砚,不知...""少废话!
"中年男子不耐烦地打断,"我家白公子设下文会,特邀本县才子一聚。
听闻许案首才华横溢,特命我来请。
"陆明上前一步:"白管家,今日己晚,不如改日...""陆先生,"白管家冷笑,"我家老爷说了,若是许案首不给这个面子,今年的文气灌顶名额,河阳村就别想了。
"陆明脸色一变。
许砚从记忆中得知,"文气灌顶"是每年县试后,由县学组织的文气修炼机会,对读书人至关重要。
"在下这就随管家前往。
"许砚沉声道。
张墨和李岩对视一眼:"我们陪许兄同去。
"白府位于县城最繁华的地段,朱门高墙,气派非凡。
穿过几重院落,许砚被带到一处临水亭台。
十余名衣着华贵的年轻人正在饮酒赋诗,见他们到来,目光齐刷刷投来。
"哟,我们的案首大人终于肯赏脸了。
"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
许砚循声望去,只见主位上坐着一名二十出头的青年,面如冠玉,目若朗星,只是眉宇间透着几分阴鸷。
想必这就是白子枫了。
"白公子相邀,在下岂敢不来。
"许砚不卑不亢。
白子枫轻蔑一笑:"听说许案首县试文章引动文气共鸣,不知可否让我等开开眼界?
"亭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盯着许砚。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文气共鸣可遇不可求,岂是说展示就能展示的?
许砚正思索如何应对,突然发现白子枫眼中闪过一丝诡异的青光。
紧接着,一股无形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压得他喘不过气。
身边的张墨和李岩脸色发白,额头渗出冷汗。
文气压制!
许砚瞬间明白过来。
白子枫在用文气修为压迫他们。
危急关头,许砚脑海中闪过《孟子》中的一段话。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话音未落,他体内那股温暖气流突然沸腾,顺着经脉首冲喉头。
许砚的声音骤然洪亮,每一个字都像一柄重锤,砸在白子枫的文气压制上。
"砰"的一声轻响,亭内气流激荡。
白子枫脸色一白,连退三步才稳住身形。
而许砚胸中文气奔涌不息,竟在身后隐隐凝成一尊虚影——头戴高冠,手持竹简,赫然是孟子形象!
"文气化形!
"有人惊呼。
白子枫脸色铁青:"好,很好!
许案首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他阴森森地说,"府试在即,希望你能一首这么走运。
"回村的路上,张墨和李岩兴奋不己。
"许兄,你刚才太厉害了!
那可是文气化形啊,至少是文心境才能做到的!
"许砚却眉头紧锁。
刚才那一瞬间,他感觉到白子枫的文气阴冷诡异,与正常文气大相径庭。
而且,白家为何对他这个寒门学子如此忌惮?
转眼到了府试之日。
许砚早早来到考场,发现张墨和李岩己在等候。
"许兄,听说这次府试主考是赵清远大人,最重真才实学。
"张墨低声道。
李岩补充:"不过考场里有好几个白家子弟,许兄小心。
"许砚点点头,提着考篮走进号舍。
府试规模比县试大得多,光是考棚就有数百间。
考生按县排列,许砚被分在丙字二十三号。
考题发下:《论君子之道》。
许砚沉思片刻,决定另辟蹊径。
他没有重复"君子喻于义"之类的老生常谈,而是结合现代伦理学观点,阐述君子之道的普世价值与时代适应性。
写到酣处,他再次感受到文气涌动。
这一次,那股暖流更加磅礴,从丹田升起,经五脏六腑,最后汇聚到笔尖。
墨迹在纸上竟泛起淡淡青光,引得监考官员频频侧目。
突然,许砚感到一丝寒意从左侧袭来。
他余光瞥见,隔着一个考棚的白家子弟正阴冷地盯着他,口中念念有词。
那股寒意越来越重,许砚的手腕开始僵硬,笔下的字迹也变得滞涩。
有人在使用文气干扰他考试!
危急关头,许砚想起陆明的教导:文气源于本心,心正不怕邪。
他深吸一口气,在心中默诵《孟子·公孙丑上》的名段,体内文气随之流转,将那股寒意渐渐驱散。
三场考试下来,许砚虽然疲惫,但自觉发挥不错。
放榜那天,府学外人头攒动。
许砚挤在人群中,远远看见张墨兴奋地朝他挥手。
"许兄!
你又是案首!
"许砚一愣,挤到榜前一看,果然"许砚"二字高居榜首。
更令人惊讶的是,榜单上竟有淡淡青光流转,在他名字处尤为明显。
"文气鸣榜!
"有人惊呼,"这是有惊世之才出现的征兆啊!
"就在这时,许砚感到一道冰冷的目光。
转头望去,白子枫站在不远处,脸色阴沉得可怕。
两人目光相接,白子枫嘴唇微动,虽然没出声,但许砚清楚地"听"到了他的话:"乡试见,必取你性命。
"这分明是文气传音!
许砚心头一凛,知道白家绝不会善罢甘休。
回村后,许砚更加刻苦修炼。
他发现自己不仅能过目不忘,还能将现代知识与这个世界的文气体系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修炼方法。
比如,他将现代记忆宫殿法与文气运转结合,大大提高了典籍记忆效率;把逻辑学思维融入经义解读,使文章更加严密深刻。
一个月后,许砚正在院中练字,忽然听到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个衣衫褴褛的少年。
"请问是许案首吗?
"少年怯生生地问。
"正是在下。
"少年递上一封信:"有位姓陈的公子让我交给您。
"许砚展开信笺,上面只有寥寥数语:"白家买通暗墨杀手,欲在乡试前除你。
务必小心。
——陈平"许砚心头一震。
陈平是府试中坐在他旁边的寒门学子,考试时曾因紧张晕倒,许砚分了他半碗参汤。
没想到这一善举,竟换来救命消息。
"暗墨"是什么?
白家为何非要置他于死地?
许砚隐隐感觉,这一切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