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地界,在雪峰山和洞庭湖交接的地带有一个小山村,此村坐落在群山之中,因村的后山矗立着一座形似古人放毛笔的笔架的山,所以此村名为笔架村。
同时村子另一边通往外界的道路上,也有一座山,叫浪浪山。
村子就这样被浪浪山和笔架山包围着。
笔架山让人听上去还好理解,但是浪浪山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此山横亘在笔架村通往外界的通道上,山高林密,东西两段地势陡峭,唯中间一部分地势稍平缓,经过历代先人的开凿和官府的规划,终于在此路段开凿出一条三西米宽的崎岖山路。
道路两边也种了一些参天古树。
虽然可以行车,但是在山岭中途有连续两处近百余米路段突然凹陷下去,致使此路段形成形似波浪状的连续三个大坡,酷似海洋中的波浪一样,一浪接一浪,当地人便称此山为浪浪山。
村里生活着一些战乱灾荒年代流落至此的人民,在山脚下生活着一户贫苦人家,男主人叫牛锡初,女主人叫刘秀珍,两夫妻含辛茹苦的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抚养成人,并给他们各自找到了婚配对象,两夫妻也算是到了颐享天年的年纪。
时间来到了公元1994年农历八月初八,这天一家人忙完了一天的辛苦劳作,刚刚吃完晚饭,男主人家的20岁小儿子就匆匆忙忙的往外走,翻过家门前的小山头,首接朝山头那边的邻居家走去,原来是邻居家的黑白电视上正在播放他最喜欢看到武打片,苦于自己家一贫如洗,所以只好去邻居家蹭蹭电视。
小儿子叫牛国良,老父亲希望他将来能成为国家栋梁,可惜自己书读得少,不知道梁字怎么写,只好改为良字,留下挺着大肚子己经足月的老婆在家收拾碗筷。
小儿媳叫马燕华,不知是否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姓牛的和姓马的配对,可能命中注定了后代的不平凡。
在小儿媳收拾好碗筷后,准备去洗漱的时候,突然感觉腹痛,不及细想,应该是要临盆了,于是忍着疼痛去呼喊公公婆婆,公公婆婆此时还算年轻,50多岁,还在能劳动的年纪,婆婆立马扶着儿媳妇躺到床上,然后叮嘱儿媳妇不要慌张,然后又去柴房抱了两捆柴火,往锅里倒了桶井水,准备烧开来备用,又立马叫自己的老头子去把自己那个长大了还不懂事的小儿子叫回来,公公于是马上跑到家门口的小山头上,对着山头那边的邻居家大声呼喊,告知自己那个还在沉迷于武侠世界的小儿子:你老婆快要生了,你快点去叫产婆过来!
儿子一听,也只好匆匆回到家里,当时那个年代村里己经没有赤脚医生了,离镇上又远。
如此情况下只能去外面村子找产婆来接生了。
但是路上要经过一处地方,晚上不可一人独行,需要有人作伴。
此地便是浪浪山,浪浪山平时行车异常凶险,刚刚用足力气爬上第一个坡,马上下坡又得用力减缓速度,待减速到坡底时,又得重新用足力气爬第二个坡,下坡又得重复减速。
如此连续折腾三次,让人好不懊恼。
虽说浪浪山的名字听上去挺有喜感,但此山还有一个更为惊悚的名字,名为脑壳坳。
为什么叫脑壳坳呢?
脑壳,当地人对脑袋的称呼,坳,山坳也。
原来在战乱年代此处是各方势力在此炫武扬威的地方,抓到敌对方,便在此砍掉脑壳,挂在道路两边的树上,此路又是附近几个村子去往外界的必经之路,过往之人,望着树上挂着的人头,无不心生寒颤。
长久以往,此段路上便无人居住,最近的人家也在两三里开外。
此道路两边的树木长得异常茂盛。
每当日落来临,林中虫鸟便如同收到指令般,同时停止鸣叫,刹那间便悄然无声。
白天行人尚且匆匆而过,至日落之后,便无人敢过,,,
最新评论